提高作文水平的名句
談談怎樣提高寫作水平
本文是由一名語文老師編寫的作文寫作類論文,筆者認為同樣適合于詩詞創作,故摘錄于此:
怎樣提高寫作水平呢?這個問題很多年來一直困擾著無數的語文教師,令語文界同仁們感到無比棘手。學生寫作水平提高不起來,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必須在寫作方面進行重點攻關,只有攻克難關,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根據我多年來的經驗總結,現提出幾點見解,與同行們共同探究。
細致觀察,追求真實
什么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的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編的準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后說:“我勸你不要忙于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準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于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察、認識、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于寫成了小說《點心》,并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所以學會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我在多年的教學中,常聽一些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筆起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干脆說:“我不知道該寫什么,從何寫起。”有的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但是仔細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編一些內容,空洞無物,脫離實際。為什么造成作文難寫呢?總的來說,就是缺少觀察,沒有真實感,因此無從下筆。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我認為,首先要學會觀察。我在教初中語文第三冊阿累寫的《一面》這篇課文時,指出作者阿累在描寫魯迅外貌時,五次寫了他的“瘦”。其中三次是從遠到近更清楚,更細致地寫出外貌特征。為什么作者對魯迅的外貌特征寫得那么傳神,那么典型呢?主要是作者善于細致的觀察,內心有獨特的感受。所以,我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非常重視觀察,重視寫真實內容。因此,每個星期的作文課,我都利用一定的時間帶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實地寫作,有時在校園里觀察校園植物,觀察竹子、樹木、花草,有時在周末時間到野外參觀,進行野外寫作,領略秀美的自然風光。經過這樣的訓練,不但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積累豐富的題材,寫出真實內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積累素材,學而致用
在教學中,碰到有不少的學生平時很少看課外書,特別是語文課外閱讀方面的書籍,有的甚至除了課本之外,沒有一本課外閱讀材料,很少看書讀報,寫作的知識貧之,甚至連句子都寫不通順,寫作文時想一句寫一句,感到無話可說,無物可寫。或者剛開了個頭,敷衍了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對作文望而生畏。為了能改變害怕作文的現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平時要多進行閱讀,多積累寫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書讀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胸有成竹,得心應手。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所以在強調學生讀書的基礎上要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活水源頭”,并學會運用,使作文內容應筆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絕,內容充實有力。
我們所學的課文有許多范文都是作者對人物或動物細致觀察寫下來的真實素材。如《一面》中對魯迅的描寫,《鶴群翔空》中的鶴群飛翔姿態的描寫,鶴鷹搏斗的場面的描寫,只要認真閱讀,積累素材,就能變為自己有用的東西。此外,除了從書本中積累素材外,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積累,比如,就人新事的出現,各種有益的宣傳,自然現象,社會新聞,國際時事等等這都是極好的素材,只要注意這方面的人和事,自然就會有豐富的素材,這樣寫作起來,就能妙筆生花,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提倡模仿,培養興趣
模仿是借鑒的一種形式,但模仿不是簡單的照搬,應當是創造性的借鑒。模仿的特點是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收到明顯的效果。對于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逐步培養寫作興趣,使之循序漸進地沿著寫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漸地提高寫作能力。即使剛開始時的機械模仿,也應加以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產生寫作的興趣和欲望。歷史上有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場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而來的。又如歷史上左丘明的《左傳》、司馬遷的《史記》他們的寫法,都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課本中的許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學生學了課文,可以模仿寫作,使學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鄭振鐸的《貓》一課,讓學生以另一動物為題模仿寫作,有很多學生仿寫很成功,把課文寫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雖然模仿是提高寫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開始起步時,可以進行模仿,但入門后,必須脫離仿寫,走創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寫法,有自己的特點。
多說多寫,下筆成章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學生很會說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然而在寫作文時卻絞盡腦汁,寫不出多少內容來,究竟原因何在?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說”的機會較多,幾乎不費多少力氣,但“寫”的機會很少。光說不寫,怎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因此在寫作訓練時,我重在指導學生說練結合,多寫多練,并且,不但要說得好,而且要寫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課文,就布置與課文相關的小作文訓練題,有時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有時先讓學生思考,下課后再讓學生練習,要求寫在作文本上,有一些當為作業題去做,比如,讓學生寫出作文題的題眼及作文的提綱,有的則寫續寫部分,有的進行改寫訓練等等,經過多方面的訓練,寫作水平相應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寫作的情緒也日漸高漲,并自發地開展了寫作競賽活動。
多些表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無論寫得怎樣,都要首先給予肯定和表揚,畢竟都有其閃光點,有好的一面,在表揚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處,讓其知道作文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增強自信,提高寫作興趣,樂于多讀多寫,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作文內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詞、造句方面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也要給予表揚和贊美,讓其產生寫作興趣,能夠勤讀多練。如果教師在評學生的作文時,批評的多,表揚的少,那無形中象潑了一盆冷水,使之對寫作文的熱情傾刻間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懼感,對提高寫作水平更加不利。
勤寫片段,多記日記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常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勤寫片段,多記日記,以及寫心得體會之類的小練筆。如在人物描寫方面,采取動景、靜景等多角度描寫訓練,并要求學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平時勤寫片段,多記日記,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對提高寫作水平大有益處。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強調每位學生每天寫一則日記,大至一千八百字的篇幅,可以對時事發表看法和見解,小至遣詞造句。也可以是寫一段有關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片段,這樣,學生不但養成了愛寫日記的好習慣,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筆后,素材積累豐富了,寫作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鼓勵創作,推薦發表
任何人要想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創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寫出優秀作文進行發表。為了能寫出更多優秀作文,我首先讓學生留意身邊的人和事,記錄新人新事,從班內到校內,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園到社會,然后進行合理的選村和組村,寫出優秀作文,上送學校廣播室及學校報刊編輯小組,讓其優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這樣,會極大地刺激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感到作文的份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創作的積極性。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使學生多讀多寫,提高作文水平,解決長期困擾語文界的一大難題。
本文摘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更多詩詞資料,盡在:詩詞軒
模仿別人的寫作手法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嗎
我覺得這樣做是肯定有效果的,有句話是怎么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嗎?
同樣,還有一句老話,可以證明這樣做是有效果的,那句話是話是怎么說和:熟能生巧。
當然,在模仿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模仿不是照抄,模仿要動腦子,要去考慮怎么模,但又不是抄。可是照抄是不需要動腦子的,大不了一種體力勞動吧。因此,孩子在模仿的時候一定要提醒他,多研究別人的樣文,多考慮自己的布局,不要一味地照抄,那樣抄來的東西沒任何意義。
其次,教孩子在模仿的時候注意別人的格式布局,每一篇樣文或許都有不同,這時候可以把它的結構模式分析出來,抄寫下來,進一步研究,這樣時間久了,孩子熟能生巧,自己來結構文章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無從下手。
最后,在模仿的時候也要注意別人的措辭以及修修飾,如果做到詳略得當,如果只是記流水帳,誰都會記,要文章美,就必須得用功。這些功夫不是一天兩天學會的,要持之以恒的去琢磨。
當然,在模仿的時候,家長可以建議孩子對樣文做幾次原文朗誦,這個在加深孩子記憶力的同時,也能鍛煉孩子的口語。非常有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作者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的
提高作文水平,多讀書是第一步,只有多讀書,讀好書,讀一些經典書籍,慢慢詞語詞匯就會豐富起來。
第二,多觀察生活,學會觀察,寫作的時候才有東西可寫。
第三,多練筆。沒有人天生會寫,平時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及時用筆記下來,加上自己的思想,組成一下小短文,不用太長,幾百字即可。這樣到了寫作的時候有素材。
第四,要有自己的思想。思想是文章的靈魂,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表達什么。
第五,形成自己的風格。一開始可以模仿某位名人的寫作風格,但當熟練寫作之后,必須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讓別人一看你的文章就想到你的人。
兒子語文成績不好,每周讓他寫周記,能提高作文水平嗎
不知道題主的孩子上幾年級了?你前面說孩子語文成績不好,后面又說寫周記能否提高作文水平,實際上你提的是兩個問題,即語文怎么學能學好?怎樣提高作文寫作水平?
先說語文學習特點。如果你從一張試卷上去觀察題型,不難看出考察的內容是非常有特點的,無非有幾類:一是語音;二是漢字;三是詞語;四是句子;五標點符號;六是修辭;七是文學常識;八是語言運用;九是現代文閱讀;十是古詩文閱讀;十一是寫作。而這么多的類型,每一種都需要從基礎知識抓起,所以說,語文學習是最繁瑣的積累過程,需要掌握學習方法為先,養成語文學習思維為關鍵,而這些都必須要以端正的學習態度,有良好的學習興趣為前提。
再說閱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一個孩子學習語文如果只以課本為主,小學階段或許還能考出個優秀成績,但是到了初中以后也就是一個及格水平。為何?因為沒有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與欣賞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沒有從閱讀中學習如何運用語言,那么孩子就會機械地背記,生硬地套用,而這恰犯了語文學習的忌諱。所以說,家長有必要清楚一點,課外閱讀對于孩子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絕不能只盯著課本不放,而把你的目光放的太狹窄。
最后說寫作到底怎么搞才能提高能力。寫作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是從看圖說話起步的,即能把一幅說中的內容說清楚即可,接下來是寫一件事,能把事情經過寫清楚即可,而到了三四年級以后,開始對作文的主題、結構、布局、立意、行文等進行系統的學習。而這些仍然有一個特點,就是從口語表達逐步向書面語過度。口語表達對邏輯層次要求不強,只要說清楚即可,而書面語表達則明顯對條理性和邏輯層次要求要高得多。因此,家長可以延著從口語到書面語過度這個思路深入。
至于題主問寫周記是否要提高寫作水平,只要孩子有興趣寫,也愿意讓你幫助修改和完善,完全可以寫。但如果孩子不愿意寫,或者當成任務去寫,那就麻煩了。因為寫作是需要興趣的,有了興趣孩子才愿意去閱讀和欣賞,才愿意去練筆,才愿意去交流,才愿意去思考,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世界上有哪些作文水平特別高的書
命題是病句。作文,依的意思應該是能讓我或我的子孫寫好作文吧?簡單地講世界上沒有最好,連較好都都依各人喜好打分。若急功盡利,你可買那一類,已精選的分類描寫的書,有專門摘:語言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描寫,景物描寫,甚至有動植物描寫,更分有神話,科幻描寫等等。謝邀。
讀什么書對提升高中作文水平有幫助
謝謝!
首先,必須聲明一點:所有的學生,不管是小學生也好,初中生也好,高中生也好,乃至于大學研究生,要寫好文章,沒有別的途徑可走。唯一的光明大道就是廣泛閱讀,深入閱讀。
其次,書本無好壞、貴賤、層次之分,讀書自然也并不分好壞,不分貴賤,亦不分層次。很多老師和家長給孩子羅列了一大堆的世界名著,要求孩子定時定量看完。之后就認為孩子看過大量的書,并以不會應用為理由,認為孩子的作文水平比較差。關于讀名著能夠更好提升一個人的素養這一觀點,我不否認。但我認為,如果閱讀者本身對所謂的名著不感興趣,你逼著他去讀名著,怎么會有好的提升呢?書讀不進去,素養形成不了,自然文章也就寫不出來。讀書,應該讀有溫度的書。
再次,只要能夠把書與所謂的黃賭毒類垃圾書區分開,閱讀者有興趣看,樂于看,不知疲倦地看,應當都歸類于有效閱讀,積極閱讀。讀名著也好,讀旁門左道的書也好,讀雜書也罷,沉得下去,走得出來,都是可以閱讀的,于未來的寫作素養的形成都是有幫助的。
最后,希望大家廣泛地閱讀,不做太過嚴苛界限地閱讀。所有的文豪大師的出現,近的來說,如蒲松齡,如曹雪芹,如魯迅,幾乎都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軌跡,成長歷程中都閱盡萬卷書,而且多為雜書。王安石說過:“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想要在讀書上面,讀出跟別人不一樣的體驗,想在文字創作上面有不同的創建,當廣開視野,讀盡天下書,求思之深而無所不在。
哪些小說對提高作文水平有幫助
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須自己要有正確的見地,觀察力強,還要有顆敏感的心,再加平時多寫多練才行。至于書,書海啊,你讀不完的。至于哪本對你有提高,只要你能讀進去就能提高!一本好的小說是作者綜合了人生的體驗加上自己智慧創意刻苦寫出來的,只要你覺得好,能看進去,對你的思維就有幫助!不是嗎?我國古代四大名著好,世界名著好,可是讀不進去有什么用,還是學不來經驗!寫作就是一個思維意識的鍛煉!
讓孩子多多閱讀是不是能夠提升孩子的作文水平呢
閱讀本身的確可以提升作文水平,但是作文水平能否得到提高,關鍵在于孩子自身的吸收能力。其次,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雖然同氣連枝,卻也各有不同,多閱讀未必會提升寫作能力,甚至寫作能力強,口頭的表達能力也不一定會很優秀。最后想說一點,閱讀是必須有效的閱讀對孩子才會起作用,不然就是看高興會沒什么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