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出處】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意思翻譯】山似乎貼著人的臉陡然升 起,云仿佛挨著馬的頭突然涌出。傍: 靠,靠近。
【賞析】此為寫蜀道名句。李白擬想友人入蜀之時,山巖緊貼人面, 馬的頭部在云中穿行,這是如何崎嶇險峻的蜀道! 蜀道自古難行,李白有 《蜀道難》名篇詠之。詩句極寫蜀道艱險,令人如在目前。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山勢陡峻,云 霧繚繞的景色。[例]一路上山回路轉, 使我想起了古人的名句:“山從人面起, 云傍馬頭生?!币驗樯蕉?,所以在山路轉 折的時候,仿佛眼前的山壁迎面壓來; 因為山高,所以云霧都在馬前車前擁來 擁去。沒有在高山上旅行過的人,是很 難體會出這兩句詩的妙處的。(冰心 《還鄉雜記》)
【全詩】
《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賞析】
此詩是開元十九年(731)李白初次入長安求仕困頓失意時送友人入蜀之作,疑與《蜀道難》同時作,寓意亦近。詩中描繪蜀道的艱險和壯麗,寄托送別之情,抒發抑郁不得志的感慨,既撫慰友人,又聊以自慰。
全詩由送別和入蜀兩個方面著筆。首聯以虛擬蜀道“崎嶇不易行”,寓送別之意。蠶叢,是古蜀國的開國之祖。蠶叢路指代蜀道,讓人們自然聯想到“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李白《蜀道難》)那個渺杳的遠古時代,從而增加了蜀道神秘瑰瑋的色彩。此聯與《蜀道難》開頭:“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急促唱嘆相比,顯得非常平實,而平實卻正為頷聯之奇險作反襯。頷聯承“崎嶇不易行”,具體描繪蜀道之奇險,上句狀山之陡峭,人至山前,奇峰迎面聳起;下句狀山之高峻,白云繚繞于馬頭周圍。這兩句生動地突現了蜀道陡峭、險峻、高危的特點,以警告行者。六朝以來,不少送行詩,常采用設想之法,懸擬遠行旅人行途必經的地點和環境,為行者分憂,向行者勸勉。這里詩人也采用這種慣用手法。頸聯雖是繼寫入蜀之景,卻來了一個大轉折,寫出蜀道風景之幽美可喜。奇險的秦棧被芬芳的花樹籠罩,景致可謂優美。著一“籠”字,使人感到樹木的郁郁蔥蔥,此一喜。蜀城,指成都。成都古稱錦城,有郫江、流江雙流郡下。此著一“繞”字,顯示了無限纏綿之情,如此美景,是為二喜。頸聯以工整的對偶,極寫山水、上下、遠近之美,以此告慰征夫。尾聯折入議論,訴說仕途的失意。意思是說,人的地位升降乃命中注定,不必去求神問卦。據《漢書·王吉傳》記載: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為卜筮者賤業,而可以惠眾人,……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庇讶说绞裰腥?,可能是仕途不得志。而李白初入長安,原想尋求知音,一佐明主,可是卻毫無成就。所以他對友人說:不得志已成定局,抵成都后不必求君平卜筮算卦了。此聯用典貼切神合,用意蘊藉。
此詩的佳處是氣韻張弛有致,首聯平實,頷聯奇險,頸聯轉入舒婉秾麗,結聯以議論作結,又歸于平實。其意脈起伏跌宕,騰挪多變,于工麗中見神運之思,故被《唐宋詩醇》推為“五律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