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作品: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簡介
本篇選自《河?xùn)|先生集》。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記”的第四篇,它生動(dòng)地描寫了小石潭環(huán)境的清幽美好、潭水的清澈明凈和潭中魚兒的活潑有趣,流露出作者因景而喜的一時(shí)開朗恬靜的心境和因貶官失意的寂寞孤凄之情。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①,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②。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dòng),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③,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④。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釋
①篁(huánɡ)竹:竹叢、竹林;篁:叢生的竹子。 ②坻(chí):水中高地;嶼:小島;嵁(kǎn):不平的巖石。 ③佁(yí)然:靜止貌;俶(chù)爾:忽然;翕(xī)忽:迅速貌。 ④悄愴(chuànɡ):靜悄得使人感到憂傷;邃(suì):深。
譯文
從小丘西行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流水聲,好像人身上戴的玉佩玉環(huán)相撞發(fā)出的鳴聲,心懷喜悅之情。砍伐竹子取道而前,下面見有一個(gè)小潭,水特別的清澈。潭底是一整塊巨石,靠近岸邊,石底部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等各種形狀。碧綠的樹木,蒼翠的蔓藤,覆蓋、纏繞、搖動(dòng)、連結(jié),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一百條,都像是無所依傍地在空中游玩。陽光直射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布在石頭上,一動(dòng)不動(dòng),忽然又向遠(yuǎn)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似與游玩者同樂。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只見泉水猶如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爬行,或隱或現(xiàn)。潭岸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cuò),不知其源頭何在。坐在潭上,四面竹子樹木環(huán)繞,寂寥無人,讓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由于此境過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就聊記上述情況而去。
與我一道游玩的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隨從而去的是兩個(gè)姓崔的年輕書生,一個(gè)叫恕己,一個(gè)叫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