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句子描寫方法有哪幾種合集五篇
初一語文寫作的五種描寫方法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第1句】:五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作用: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等等。具體回答的時候要說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第2句】: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等。
【第3句】:社會環境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第4句】: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第5句】: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語文寫作開篇方法
作文開篇二十招
明朝詩人謝榛也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同樣強調了開篇應以爆竹驟響之勢震徹全文。可見。文章的開頭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考場作文更是如此。如何利用開頭在浩瀚文海中脫穎而出呢,筆者簡略歸納出以下二十種方法,供參勉:
⑴欲揚先抑,開發胃口
唉,老師怎么讓我和他坐一個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兇的女生啦!就因為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開門見山,直截了當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對她,我有一肚子的話要說。――《同桌》
⑶描形繪神,印象逼真
她,長得真丑:黃瘦的臉;尖尖的下巴;淡得幾乎看不見的眉毛下,一雙細瞇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參差不齊的牙齒,略有黃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這么動聽的名字――祝麗麗。――《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學期一開始,我就注意到一個問題:我們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兩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將出現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機。可萬萬沒想到這個危機會降臨到我的頭上。――《同桌》
⑸歌詞開頭,響徹云際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會惦起/曾經最愛哭的你……”一曲悠揚的《同桌的你》從路邊音像書店傳了出來,那帶著綿綿情思的樂曲,把我的思緒帶回了三年前的時光……――《同桌》
⑹排比反復,創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為他獻出真摯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對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歡樂時與我分享,危難時與我同行。人生中沒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沒有陽光。我就有著這樣的一個好朋友。――《朋友》
⑺設問開篇,無沿無邊
往事如煙,隨著時光的流逝,大都漸漸淡忘,而那雙眼睛,怎能使我忘懷?――《朋友》
⑻名言指路,開宗明義
培根說過:“無真實朋友之人,可以謂之真可憐而永陷于孤獨生活之人。”他的話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個人喪失了友情,他簡直無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對比映襯,突出重點
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人漸漸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雙眼睛,一種聲音一個身影,至今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不能忘懷。――《朋友》
⑽倒敘開頭,吸引讀者
當我們乘著離開國防教育學校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淚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轉。難道是留戀嗎?是留戀那一段雖苦雖累但充滿活力的生活,還是留戀那待人苛刻卻真誠親切的軍人,我們的教官?――《朋友》
⑾設置矛盾,引人入勝
“我就不信,你在這個班生活了兩年多,對這個集體就會沒有一點感情?……”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陳老師對我說的話。我望著陳老師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淚直在眼眶里打轉,心理說:“陳老師,你誤會了……我怎么能不愛我們的班級體呢?”
⑿泰山壓頂,觀點強現
目前,校園攀比之風肆虐,我認為這種風氣確實需要剎一剎。――《攀比風,可休矣》
⒀聯想象征,奇妙無窮
一個夢,曾經在西方強盜的炮艦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輩辛酸是淚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欲穿的期盼作為見證。伴隨著流淚的長江長大的我們也就少年已嘗愁滋味,踩著前輩留下的印證期待,期待著有那么一天……――《期待》
⒁環境描寫,渲染氣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魯迅先生已經逝世六十年了。從傍晚到子夜,靜靜地,一個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著窗欞。燈下一盆吊蘭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書柜。夜風蕩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魯迅先生,淚水就滑落下來。
⒂題記為冠,哲理為先
世間萬物皆難逃自然辯證法,孰是孰非,孰優孰劣,孰喜孰憂,豈可一言以蔽之?――《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⒃博覽群書,信手拈來
據說,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種食蟲的花朵,色彩絢麗,芳香異常,許多飛蟲抵御不了“誘惑”而葬身其中……――《抵御“誘惑”》
⒄抒發情感,以情動人
暮色中,幾縷炊煙從農舍里裊裊升起。我捧著一束梔子花,站在張老師的窗前。張老師,您還是那樣忙碌?該歇歇了吧,今天是您的節日――教師節。我帶著我的收獲來看您來了。――《瑣憶》
⒅以物喻人,含義深長
在一望無際的曠野上,一棵古老的樹,雖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強的生長著。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樹正在抽出嫩嫩的芽。老樹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輸給了小樹;老樹的葉黃了,它把綠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樹。老樹歷經滄桑,走完了它艱難的歷程。如今,小樹剛剛抽枝吐葉,老樹卻離開了它……這正像外公離開了我,他來不及接受我對他的報答之情,就匆匆離開了我。――《瑣憶》
⒆解題鋪陳,明示中心
責任,就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軍人,有保家衛國的責任;醫生,有救死扶傷的責任;教師,有培養接班人的責任。工人、農民、職員、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在我們的社會里,各行各業都有許多盡職盡責的人,他們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風景――請允許我,從這道道美麗的風景畫卷中擷取一幅動人的畫面吧。
小學語文寫作描寫方法
人物描寫:
【第1句】:外貌描寫(肖像描寫),對容貌、姿態、服飾的描寫稱之為外貌描寫或肖像描寫。
【第2句】:行動描寫(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第3句】:語言描寫,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第4句】: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動(如內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爭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征的一種描寫方法。
環境描寫:
【第1句】:自然環境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的描寫。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點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第2句】:社會環境描寫,一般指對社會背景、時代氣氛、地域風貌的描寫。
另外,根據敘述人的表現手法,又可以將描寫(包括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
【第1句】:正面描寫(直接描寫),是對人或環境的直接描述
【第2句】:側面描寫(間接描寫),通過對其他人或環境的描寫,從側面烘托所寫人物、所寫之景從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第3句】:場面描寫,是對許多人參加的大型的社會活動或生活、戰斗、勞動、娛樂的場景的描寫,反映出社會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種側面,反映出宏觀的自然現象。
【第4句】:細節描寫,是指對表現人物和情節發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動作、神情、物件、環境等在內的一些細小換屆的細致描寫。
描寫方法: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
按內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
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與動態、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按特征分類有:
1白描,所謂“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事物形象的一種寫法,魯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關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紹:“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語言簡潔,印象深刻。
【第2句】:細描,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如阿累的《一面》寫魯迅就比魯迅寫藤野又細一些:“他的面孔黃黑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象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窗外只有漬痕班駁的墻壁,貼著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鉛色天,白皚皚的絕無精彩,而且微雪又飛舞起來了。”
用景物從正面襯托了呂韋甫懶散懷舊的心情。
“幾株老梅競斗雪開著滿樹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為意;……山楂樹,從暗綠的密葉里顯出十幾朵紅花來,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憤怒而且傲慢,如蔑視游人的某心于遠行。”用“梅”與“花”反襯呂韋甫的懶散心情。吳衛華
表達方法有:敘述、說明、議論、描寫、抒情五種。描寫方法包括: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環境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
語文寫作方法大全
怎么寫好語文作文,寫作文有什么方法可用呢。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語文寫作方法大全,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第1句】:第一人稱敘事法
【特點】
由于文章的內容是通過"我"傳達給讀者,表示文章中所寫的都是敘述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或者就是敘述者本人的親身經歷,使讀者得到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采用第一人稱,由于敘述人是當事人,所以敘述的人與事,只能是"我"活動范圍內的人物和事件。活動范圍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寫進去。
【第2句】:第三人稱敘事法
【特點】
用第三人稱敘事,敘述人既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現在讀者面前,能自由靈活地反映社會生活。但第三人稱敘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稱敘事那么親切自然。
【第3句】:順敘法
【特點】
順敘是按時間的先后順序來敘述事情,這就跟事情發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運用順敘,要注意剪裁得當,重點突出。否則,容易出現羅列現象,犯平鋪直敘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帳,使人讀了索然無味。
【第4句】:倒敘法
【特點】
倒敘并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采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三種: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注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第5句】:插敘法
【特點】
插敘是為了表達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時是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故事情節的追敘,有時是對出場人物的情節作注釋、說明。使用插敘一定要服從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節外生枝,不喧賓奪主。在插入敘述的時候,還要注意文章的過渡、照應和銜接,不能有斷裂的痕跡。
【第6句】:補敘法
【特點】
補敘主要用于對上文的敘述補充說明,一般是片斷性的、簡要的,不具備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釋或說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補敘的作用,一般不發展情節、事件,只對原來的敘述起豐富、補充作用。
【第7句】:分敘法
【特點】
分敘的作用是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有條不紊。分敘可以先敘一件,再敘另一件,也可以幾件事情進行交叉地敘述。采用分敘時要根據文章內容和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確立敘述的線索,還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發生和發展的時間。
【第8句】:詳敘法
【特點】
詳敘一般用在對每件事發展變化過程的具體敘寫。詳敘時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細節進行詳盡、細致的描敘。作文時,與中心思想密切相關的部分,要詳敘。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大,而又與也須交代的,則幾筆帶過,這樣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則文章會出現無中心或多中心,顯得繁瑣。
【第9句】:略敘法
【特點】
略敘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詳敘的內容。它與詳敘相結合,便整個敘述有詳有略,疏密相間,形成敘述的起伏。略敘一般用于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與中心思想關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第10句】:直接抒情法
【特點】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樸實真切,震動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適用于抒發強烈而緊張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點是敘述時感情強烈,節奏時快、緊張,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第11句】:間接抒情法
【特點】
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一般可以通過敘述抒情,作者在敘述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流動來敘述,使讀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過議論抒情,作者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這種記敘中的議論一般是利用判斷來進行;還可以通過描寫來抒情,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間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語言美麗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第12句】:先敘后議法
【特點】
先敘后議是先敘事后議論,因此議論要起總結上文,點膽中心的作用。議論時,要對事件的主要內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進行議論。這樣才能做到敘事和議論的統一。議論的方法,可以通過文章的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進行議論,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進行議論。
【第13句】:先議后敘法
【特點】
采用先議后敘的方法,首先開門見山地提出記敘的要點和中心,并以此統全文,使全文所記事件的意義,通過議論之后,顯得清楚明白。在敘事的時候,要根據議論的中心,抓住重點進行寫作。
【第14句】:夾敘夾議法
【特點】
夾敘夾議的特點是敘事和議論穿插進行,寫法上靈活多變,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達意。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寫作要注意敘事的連貫性,議論插入要自然。
【第15句】:以物為線索
【特點】
在敘事的過程中,讓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個階段重復出現,并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它的形象。這種物件往往起過渡作用或象征和點明中心思想。
【第16句】:以人為線索
【特點】
以人為線索敘事,要注意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人物性格的統一,還要注意人物年齡特征、外貌、動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統一。否則,容易造成混亂。
【第17句】:以思想變化為線索
【特點】
這種寫法,思想發展的主線要分明。思想變化的各個階段貫要自然,對照要清楚。
【第18句】: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特點】
主要事件記敘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敘述井然有序。這種寫法,事件再復雜,也可繁而不亂。
【第19句】:寫生法
【特點】
學習畫畫,要從寫生、素描學起;學習書法要從描紅臨帖練起;學習狀物也需從寫生素描練起。我們作文時,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繪出來,讀者看了文章,如見其物,我們的作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用寫生法描寫物品要注意描寫的順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或先中間后兩邊,或先兩邊后中間,或先整體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體。其次要注意細部的描繪,使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20句】:轉動法
【特點】
采用轉動法描寫物品要有一定的順序,不能顛來倒去。其次要準確地運用方位詞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轉換物品的方向時,要用方位詞標明。此外要有詳有略,能反映物品特點的一面要詳細描述,其他作簡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第21句】:剝筍法
【特點】
有些物品結構比較復雜,光用轉動法還描述不清,抓不住特點,我們就要從外到里或從里到外的順序把物品的結構描述出來。這就要用過渡詞語把進入哪一層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點地介紹物品的結構。
【第22句】:擬人法
【特點】
把動物比擬成人要注意找出動物的特征與人相似之處,并進行細致的描繪。把動物比擬成人,首先要從整體上把它比擬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處。這樣,我們讀了以后才能有整體感。如果只抓住局部進行比擬,容易顯得不倫不類,不易讀者想象。把動物比擬成人,也用于動物動作的描寫。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動想象動物動作的目的。
【第23句】:化動法
【特點】
想象物品的動態要與靜態描寫相結合,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文章從描寫靜態轉入想象動態或從動態轉入想象靜態,描寫要交代清楚,否則會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動態要符合物品的特點,使人讀了可信。
【第24句】:說明法
【特點】
采用說明法描寫物品時,首先要真實地說明它的特點,其次要抓住重點來說明。例如對物品的各部分進行說明時,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質地;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特點;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作用。此外說明物品的歷史、特點或用途時要圍繞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遠。
【第25句】:運用"五覺"法
【特點】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顏色、形狀;耳朵可以聽到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頭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澀;皮膚可以感知物品的軟硬、冷熱。我們描寫物品時,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寫物品的特點。采用"五覺"法來描寫物品,要注意圍繞物品最主要的特點寫,切忌支離破碎。此外,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描述。
【第26句】:借物抒情法
【特點】
借物抒情要求我們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托于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關鍵是找準物品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物品與感情相統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第27句】:托物言志法
【特點】
采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征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征等。
【第28句】:物品自述法
【特點】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稱來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點。在具體描寫時,要注意準確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體現了人的特點,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點,物品顯得形象生動,吸引讀者的興趣,可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質特點,物品描寫則顯真實自然。
【第29句】:遠眺近看法
【特點】
建筑物可以遠眺,也可以近看。遠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體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體輪廓。但是,遠眺不可能看清各個部分的具體情況,但是對建筑物在空間的位置,缺乏一種整體感,往往有一葉障目的感覺。我們描寫建筑物時,把遠眺和近看的結果結合起來寫,可以使讀者對建筑物的整體和各部分情況有詳細的了解,從而獲得完整的印象。
【第30句】:內外結合法
【特點】
從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輪廓,使讀者對建筑物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從內材愫么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構造,因此要作詳細的介紹。從外面觀察建筑物要著重從整體上進行描寫,切忌寫得支離破碎。從內部觀察建筑物要細致,因此要按方位順序依次進行介紹,這樣才能條理清楚,讀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內外結合法描寫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法。
【第31句】:移步換形法
【特點】
采用移步換形的方法描寫建筑物,可以不斷地變換立足點和觀察點,對建筑物進行多方面的觀察描寫。同一個建筑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樣的。因此采用移步換形法描寫建筑物首先要把觀察點和立足點交代清楚,使讀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從哪一個角度看到的。否則,容易把讀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換形法描寫建筑物時,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來寫。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來描寫,文章容易變成一本流水賬。
【第32句】:說明介紹法
【特點】
采用說明介紹法描寫建筑物時,首先要注意緊扣文章確定的中心進行必要的說明介紹,切忌不著邊際的東拉西扯。在說明介紹的過程中要簡明扼要,切忌拖泥帶水。采用說明介紹法描寫建筑物時,還要注意整體的連貫性,也就是說在說明介紹完畢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寫建筑物上來,并與前文銜接。文章從描寫建筑物轉到介紹說明,或從介紹說明回到描寫建筑物要有過渡詞或過渡句。
【第33句】:環境襯托法
【特點】
周圍都是綠色,中間的一點紅色就特別鮮艷奪目,所以說"萬綠叢中一點紅"。對建筑物周圍的景色進行適當描寫,建筑物就顯得突出。描寫建筑物周圍景色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寫景色時要能襯托建筑物的特點,切忌離開建筑物而大寫特寫景色。造成喧賓奪主。在描寫建筑物周圍的景色時,要把觀察點和立足點交代清楚,便于讀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第34句】:彩筆描繪法
【特點】
植物總是由根、莖、葉、花、果組成的。運用彩筆描繪法時,要把根、莖、葉、花、果各個部位的最主要特點寫出來,要寫出它們的形狀,寫出它們的顏色。采用這種方法描寫植物,要仔細觀察。要分辨出植物各個部位的顏色,同樣是紅色,要分出是火紅的,還是粉紅的;同樣是黃色,要分出是桔黃的,還是金黃的;同樣是綠色,要分出是碧綠的,還是嫩綠的……要仔細區分各個部位的形狀特點,同樣是花,花骨朵與盛開的花就不一樣。觀察得仔細,描寫得具體,讀者就好像看到一張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這種方法描寫植物,還要運用恰當的比喻,要寫出自己的情感。
【第35句】:遠近結合法
【特點】
同一棵植物,遠看和近看是不一樣的。這同照相一樣,放在照相機的前面和遠離照相機,攝下來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遠近結合法描寫植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狀和顏色的特點,給讀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這種方法描寫植物要把觀察點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說清楚是遠看的還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敘述的順序,或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這樣文章才能條理分明。
【第36句】:時序變換法
【特點】
植物各個部位的形態和顏色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我們把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特點寫出來,同時把前后有關的情況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時間給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這一組彩色照片,讀者對它就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采用時序變換法描寫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時積累資料。要有計劃地在不同季節對同一植物進行仔細觀察,并記下觀察日記,這樣,寫作時才能對積累的材料進行取舍,寫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觀察的連續性。
【第37句】:生長變化法
【特點】
植物總是要生長的,一般要經過發芽、生枝、長葉、開花、結果等階段。如果把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的形狀、顏色的特點和生長的情況與下來,就好像給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電影。讀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閱讀,了解植物生長的全過程。采用生長變化法描寫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長過程中最突出的變化寫下來;其次要交代植物發生變化的原因、前后情況和過程;此外要注意按時間的先后順序有條不紊地寫下來。
【第38句】:展開聯想法
【特點】
我們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聯想到其它事物,這些事物往往與這棵植物有共同之處。例如我們看到棉桃,聯想到潔白的雪花,這是因為雪花和棉花的顏色相同;我們看到大西瓜,聯想到籃球,這是因為西瓜和籃球的形狀相似;我們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蔥蔥的松樹,想起那些在敵人面前不怕嚴刑拷打,決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樹與英雄的品質上有相似之處。采用聯想的方法描寫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聯想能力,首先要認真讀書,了解生活,使自己的頭腦儲備豐富的知識。其次是勤思勤想,經常訓練,使自己有豐富的想象能力。
【第39句】:突出重點法
【特點】
植物總是由根、莖、枝、葉、花、果組成。我們在描寫植物的時候,可以對植物的根、莖、枝、葉、花、果的各個部分進行描述,也可以只對植物的某一部分進行描述。采用重點突出法描寫植物時,首先要找出這棵植物與眾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對最能體現這棵植物特點的部分從顏色、形狀、氣味等多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此外還可以恰當地運用擬人、比喻等方法。
【第40句】:對照比較法
【特點】
俗話說:"不見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點往往在比較中得到顯現。我們描寫植物時,往往通過對照比較的方法來突出植物的特點。對照比較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這種植物與另一種植物進行比較;一種是把植物本身兩種截然不同的特點放在一起比較。采用對照比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寫的植物最顯著的特點與其他植物作比較。這樣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采用對照比較法還要注意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傾向性。這樣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進行比較時,要注意找出矛盾點,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