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愛上簡筆畫|成語故事·鸚鵡學舌
原標題:【全民閱讀】愛上簡筆畫|成語故事·鸚鵡學舌
點藍色字關注“翔安區圖書館”
鸚
鵡
學
舌
成語故事系列
成語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每個成語故事背后,
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
是中國幾千年來人民的智慧結晶。
今天,和愛上簡筆畫一起,
學習成語故事——鸚鵡學舌,
了解歷史,學習知識。
成語解釋
鸚鵡學舌指鸚鵡學人說話,比喻人家怎么說,他也跟著怎么說。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
成語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鸚鵡學人語,話自語不得,為無智慧故。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鸚鵡學舌”。
成語典故
根據《景德傳燈錄》記載:“越州大珠寺住持慧海,把念誦佛經稱為說‘客套話’,不準寺中僧人做早課和晚課。”有一個僧人很不理解,就問慧海:“為何不許誦經?還把誦經說成是客套話?”慧海就給他解釋:“鸚鵡只會模仿人的聲音,并不理解人的意思;佛經傳達的是佛的意思,而不理解佛的意思僅會誦讀經文,就如鸚鵡學人說話一樣,所以不許你們誦經。”
成語寓意
傳聲筒式的鸚鵡學舌,即使學得再維妙維肖,也抵不上自己參悟出的一得之見。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從事藝術創作,其中最寶貴的永遠是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工匠式的仿制與再造,絕不會有個性的價值與生命力。用別人的頭腦思考問題,用別人的舌頭講話,那自己的頭腦和舌頭豈不是失去了作用,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云亦云去做一個學舌鸚鵡。而應該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來。
繪畫教學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