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雜智部總序》譯文與賞析
雜智部總序
【原文】
馮子曰:“智何以名雜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正智無取于狡,而正智或反為狡者困;大智無取于小,而大智或反為小者欺。破其狡,則正者勝矣;識其小,則大者又勝矣。況狡而歸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一餳也,夷以娛老,跖以脂戶,是故狡可正,而正可狡也。一不龜乎也,或以戰(zhàn)勝封,或不免于洴澼雱,是故大可小,而小可大也。雜智具而天下無余智矣。難之者曰:“智若愚,是不有余智乎?”吾應(yīng)之曰:“政唯無余智,乃可以有余智。太山而卻撮土,河海而辭涓流,則亦不成其太山河海矣!”雞鳴狗盜,卒免孟嘗,為薛上客,顧用之何如耳。吾又安知古人之所謂正且大者,不反為不善用智者之賤乎?是故以雜智終其篇焉。得其智,化其雜也可;略其雜,采其智也可。
【譯文】
馮夢龍說:“智慧為何可稱之為‘雜’呢?這是因?yàn)橐恍┲腔勐斆鞫纸圃p、機(jī)智而又卑小。正大的智慧本來不應(yīng)是狡詐的、卑小的,然而正大的智慧卻往往被一些狡詐卑小的智慧所欺所困。因此,要讓正大的智慧獲勝,便有必要對那些狡詐、卑小的智慧加以認(rèn)識理解。況且狡詐、卑小的智慧,也可以進(jìn)一步擴(kuò)充為正大的智慧。同樣是飴糖,伯夷將其給老人使用,讓他們快樂;而跖卻用其涂于門軸,使之潤滑而盜竊時(shí)無聲,所以狡詐可以用于正道,好人也能用狡詐之術(shù)。同樣是治療皮膚干裂的藥膏,有恩用它于冬日戰(zhàn)勝封凍,有人用它僅僅免去了漂洗之苦,所以大智可以轉(zhuǎn)化為小智,小智也可存在于大智之中。要是連雜七亂八也都俱全了,那么天下就沒有不可以使用的智慧了。對此種觀點(diǎn)有非難的人說:‘大智若愚,這不是說有余智嗎?’我回答說:‘正是因?yàn)闆]有一種智慧是多余的,所以才能有多余的智慧。大山如果拒絕任何一撮沙石,河海如果拒絕任何一條小溪,也就不能成為大山、河海了。’即使是雞鳴狗盜,不僅可成為孟嘗君的座上客,且可拯救孟嘗君于暴秦的手中,只是看人們?nèi)绾问褂眠@些小智慧罷了。我又怎么知道古人所說的正且大的智慧,不反過來會成為人們不善于用智的危害呢?因此,我特別將‘雜智’當(dāng)成當(dāng)成全書的結(jié)尾,讓這些狡詐、卑小的智慧都被人轉(zhuǎn)化,去掉其中的蕪雜,采納其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