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祖先到算法:加速進化的人類文化
【4468】從祖先到算法:加速進化的人類文化
(〔美〕亞歷山大·本特利等著,任燁譯,中信出版社,11.2萬字,2019年7月第1版,58元)
10部分:[1]傳統(tǒng)思想;[2]非諾曼式的改變;[3]檢驗傳播;[4]文化樹;[5]貝葉斯學派;[6]傳統(tǒng)承繼與水平聯(lián)系;[7]網(wǎng)絡;[8]后見之明;[9]摩爾更好嗎?[10]人魚童話。
狩獵采集時期的人類進化成了優(yōu)秀的投擲者、咀嚼者和長跑者。作者認為,只有文化進化的加速才能解釋這種發(fā)展。在未來,人工智能可以用來解決信息過載的問題。
無論文化以怎樣的速度變化,它都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基礎。
競爭還可能會導致另一個很難擺脫的傳統(tǒng):血仇。這種世代血仇的生命力極強,它可以潛伏幾十年,然后卷土重來。
“我們強大的程度取決于我們當中的最弱者”。
進化意味著代與代之間有不同的變體在被傳播。人們可以根據(jù)情況對這些變體進行分類,因為某些變體的傳播頻率會高于其他變體。
大約8000年前,甘蔗首次在新幾內亞被馴化,此后種植甘蔗的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了幾千年。
網(wǎng)絡不僅僅是一種空間隱喻,它在人類生活中無處不在,引導著財富和信息的流動,進而決定最終的影響。
我們的世界有很大一部分是人類集體想象的產(chǎn)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理解文化進化是理解經(jīng)濟、社會和技術進化的關鍵。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精致、深刻而又迷人的故事,把讀者從石器時代帶到了社交媒體時代。